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让稀有变特有

时间:2019-11-30 02:52 浏览:

    核心提示

    作为全省重点林业县的黎川,依托县内珍贵树种资源优势,打好“珍贵化”这张牌,积极培育珍贵树种资源,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产业,把稀有资源转变成特色产业,在提升森林质量过程中,努力找寻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

村民在宏村镇孔洲村香榧示范基地采摘香榧

宏村镇光辉村香榧基地

    本报记者 李耀文 文/图

    森林是“地球之肺”,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蚀,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江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森林蓄积量超过5亿立方米,是全国知名的林业大省。但与此同时,森林质量不高依然是江西林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升森林质量成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全省重点林业县的黎川,依托县内珍贵树种资源优势,打好“珍贵化”这张牌,积极培育珍贵树种资源,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产业,把稀有资源转变成特色产业,在提升森林质量过程中,努力找寻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

    抓保护,让珍稀树种成为独特资源

    10月深秋,岩泉国家森林公园内仍仿佛一派春天的景象,鸟儿在头顶快乐地歌唱,潺潺的溪水在脚边流淌,随处可见的绿色是森林公园的主基调。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97.8%的森林公园内,共有木本植物107科、265属、66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29种,省级保护树种25种。胸径5厘米以上野生香榧6542株。

    “这些古树名木就是我们黎川林业部门的‘命根子’,这是黎川留给全国人民的财富,是属于黎川的独特资源。”黎川林业局副局长纪盛荣介绍说,这里的每一棵珍稀名木都有自己独有的身份信息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会为每一棵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通过整合公益林护林员、防火巡山员和森林防火队员,建立了262人的护林员队伍,按照每月不少于10天的要求,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巡查台账,确保管护到位。

    在这些具体措施的背后,则是由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支撑。

    《黎川县封山育林管理办法》《黎川县封山育林期间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出台;实施封山育林,全面推行“林长制”,对全县森林资源尤其是珍贵树种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2019年初,县林长办依据各乡镇构建“一卡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相关配套制度的进展情况和林长制宣传发动力度对各乡镇林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分,其考评结果纳入各乡镇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流域生态补偿等考核考评内容,严格奖惩。

    当地政府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也改变了客商的经营思路。在宏村镇的润和金丝楠种植基地,来自樟树市的客商就在一块占地1100余亩林地上,进行着低产低效改造林实验。

    与以往的植树造林不同,低产低效改造林不是整齐划一的单一树种种植,而是经过对退化的人工杉木次生林进行条带状补植闽楠,选择性保护原有树种,建立多林层、多树种、多林龄针阔混交林,最大限度保持林分的生物多样林,形成以闽楠为主体的高大阔叶乔木森林生态系统。该基地技术顾问刘尖解释说:“尽管这样种植会一定程度降低楠木的种植密度,但是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这座山的原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保障楠木更好地抵御病虫害,是符合高品质森林建设的需要。”

    润和金丝楠种植基地的尝试也得到了省林业部门的高度认可,一块由省林业科学院颁发的“江西省闽楠种源造林试验基地”的牌匾成为该基地的金色招牌,被立在了基地的大门入口处。润和金丝楠种植基地生产的闽楠和桢楠因为其优良的品质,被认定为江西省保障性苗圃,投产仅3年时间,年销售额就达200多万元。

    产业化,让珍稀树种成为特色产业

    如何把珍稀的生态资源转变为绿色的财富,带动当地百姓做到真正的靠山吃山,是当地县委、政府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2012年,浙江省东阳市一客商来黎川考察工业项目时偶然得知黎川有全国最大、最古老的野生香榧群落,便带回土壤、草本植物等回到浙江进行分析,浙江省林业专家给出的答案是:黎川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大面积发展香榧产业。该消息一经传开,客商纷至沓来。

    同年,江西森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自2012年成立公司以来,该企业所属基地香榧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坐落于黎川县工业园区配套的原料加工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香榧作为一个长效的富农产业,已经在浙江得到了实践,很多老百姓都因为种植香榧富了起来,且香榧可以结合现代加工,生产食用油、精油等多种工业产品,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对于黎川来说,这个产业发展也必将成为黎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总经理杨钰对于企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杨钰也坦言,目前,对于香榧产业的推广还存在着一些不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投产期较长。香榧从种苗培育到正式投产,一般需要12年左右时间,进入丰产期则需要15年。在黎川当地,百姓习惯性把香榧树称为“子孙树”,说的就是香榧投产期较长这一特性。

    为了调动百姓参与到该产业中的热情,2015年,黎川县成立了香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金融贷款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了总规模达1.2亿元的香榧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香榧龙头企业发展。县财政统筹林业、水利、扶贫等各类涉农资金2400余万元,支持香榧基地建设。按每亩500元的补助标准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百姓种植珍贵树种。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开发“香榧贷”“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对珍贵树种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大户提供每亩3000元的贷款支持,为珍贵树种造林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当地农户也逐渐被吸引,宏村镇丁路村村民吴军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吴军经过多次前往浙江种植基地考察后,和当地5户村民一起组建了黎川县宏远香榧专业合作社,把从浙江引进的1.2万株新苗种上了村后的山头。“虽然这个树收成来得比较慢,但是现在不是说生态发展吗,长远来看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奔头的。”看着400亩山地中正在逐年长高的香榧苗木,吴军笑着说,现在自己都搬来和这些树住在一起了,“下半辈子就靠这些香榧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和吴军一样的选择。截至目前,黎川县各乡镇先后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10个,建成香榧种植示范基地9个,带动林农3000余户。

    黎川县并不满足单一的发展,在认真抓好香榧、闽楠等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还依托岩泉国家森林公园现存的2000余种珍贵野生树种资源,按照其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精选了芳樟、南方红豆杉等一批珍贵树种实行人工繁育,努力构建黎川独具地域特色和植物多样性的珍贵森林生态系统。目前,全县人工繁育芳樟1万亩,红豆杉、银杏等其他珍贵树种1万亩,培育珍贵树种苗木2000余亩。

    而刘尖所在的楠木基地也计划五年内新增楠木用材林及生态林5万亩,其中包括以宏村基地为中心,用联营模式扩展楠木造林1万亩,收集全国所有楠木树种,建立江西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楠树公园,不断推动楠木产业做强做大,让闽楠这个国家二级珍稀渐危树种不再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