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体育热点 >

爱冰球往这儿瞧 冰堡团队准备好了

时间:2021-08-01 02:54 浏览:

  爱冰球往这儿瞧 冰堡团队准备好了

  瞰冬奥

  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中国“折扇”为灵感设计的国家体育馆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其训练馆的别称“冰堡”,是由具有凹凸质感的冰花图案玻璃而来,夜幕降临,“冰花”玻璃配合灯光,逼真地呈现出“冰堡”效果,营造出了浓浓的冬季运动氛围。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举办男女冰球比赛,赛事运行时间几乎贯穿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始终,这对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提出的要求也是“超常规”的。

  冬奥·探营

  国家体育馆团队超长运行 确保赛事万无一失

  运行团队50名成员已进驻场馆

  在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齐靓看来,场馆运行团队是场馆运行工作的主体,也是赛事承担一线运行指挥、竞赛组织、赛事服务、运行保障、资源调配等综合任务的战斗集体。从2020年12月22日起,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成员陆续进入场馆,实现一线办公,截至2021年1月所有业务领域均已进驻场馆工作。

  据齐靓介绍,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的构成人员主要来源为:北京冬奥组委各部门人员、业主单位———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属地政府——朝阳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各大高校。目前团队集中办公人员50名成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最小成员22岁。后续随着团队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合同商人员的加入,团队成员在奥运时最多将达到1900人,平均年龄预计将降为30岁左右。

  “为了提高运行效率,我们简化了汇报层级。由下到上分为四级:工作人员-主管层-经理层-主任层。运行团队下设体育、技术等29个常驻业务领域,权益保护、风险管理等9个流动业务领域。主任层的结构为‘1+7+1’,即一个场馆主任,7个场馆副主任和一个运行秘书长,分管不同的业务领域。”齐靓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团队中的所有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干劲儿,每个人都觉得在这个集体中,在这个团队里工作的这一段时间,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将会极大丰富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也都会全力以赴,为中国能够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冬奥会、冬残奥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场馆冰球比赛将贯穿整个冬奥会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男子共有12支队伍参赛,分成A、B、C三个小组,小组赛阶段采用组内单循环赛制。小组赛阶段结束后,3个小组每组排名第一的队伍,加上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名队伍以种子队身份直接进入四分之一决赛。随后排名5到12名的队伍采用交叉淘汰赛制,决出4支队伍后,进入四分之一决赛。随后的比赛都采用交叉淘汰赛制。女子组共有10支队伍,分成A、B两个小组,小组赛阶段采用组内单循环赛制。小组赛阶段结束后,B组的前三名与A组的五支队伍进入四分之一决赛,随后采用交叉淘汰赛制。冬奥会冰球比赛将会贯穿整个冬奥会期间。在冬奥会冰球比赛结束的12天之后,冬残奥会冰球比赛也要开始,持续近10日。

  齐靓对北青报记者说,“冬奥会冰球男、女子比赛几乎是从开幕到最后一天,冬残奥会冰球比赛也是同样,这样算来,等于赛事要从2022年的2月初算起至3月13日冬残奥会闭幕。与其他一些没有冬残奥会项目的场馆相比,国家体育馆的赛事运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再加上冬奥会结束后的总结等事项,我们这个团队从入住场馆办公开始到真正完成冬奥会任务,这个周期要长达15个月之久,对团队的所有人员来说,都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国家体育馆和我们这个运行团队不同于其他有些场馆和团队的特点。为此,我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防疫仍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而造成的困扰和由此带来的测试赛延期,齐靓坦承这是运行团队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齐靓表示,“防疫也是我们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团队中也有专门的防疫部门,这个是绝对不能马虎和松懈的事情。至于测试赛的延期,原本测试赛是指有中国男、女队参加的世界锦标赛小组赛,现在则改为国内级别的测试活动。”

  说起“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话题,齐靓还与记者分享了一段小故事——根据疫情的最新变化,场馆运行的节奏、日程等各项工作的推进也都会相应产生变动,为此,团队要不停地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进行沟通,这个沟通通常要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来进行。而分别位于欧洲、北美和国内三个位置的与会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时差,通常会议和沟通的时间会轮流迁就一方。齐靓说,“有时候我们赶上傍晚开会,这还好一些,有时候沟通时间会等到深夜,就要加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也不会有怨言。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和想法,就是不能耽误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大局,个人辛苦和做出一些牺牲真的不算什么。”

  冬奥·测试

  国家体育馆将特聘专业冰球人士

  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雷鸣在向北青报记者讲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运行团队的任务时,特别谈到了转换期工作的重要性。

  雷鸣说,赛事运行将会分为三个阶段,即冬奥会→转换期→冬残奥会。为统筹协调、确保重点,转换期和冬残奥会期间必须有效沿用冬奥会赛事运行的指挥体制、工作机制,确保赛事组织与场馆运行、场馆运行与属地保障、赛事运行与城市运行的无缝衔接,确保重点任务按期落实到位。

  转换期,是指北京冬奥会结束至冬残奥会开幕的特定时段,是冬残奥会全面就绪的关键阶段,相关工作完成情况直接决定冬残奥会举办质量和水平。根据北京冬残奥会赛事运行需要,应在前期冬奥会举办各项条件可靠有序运转的基础上,根据冬残奥会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在满足冬残奥会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转换期工作量,确保冬残奥会运行就绪。

  雷鸣说,“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不仅冬奥会的筹备和服务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也要把筹办、服务冬残奥会打造为展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助推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展现全社会的包容性精神,影响和激励一代青少年,留下丰厚、长远的冬残奥会遗产。”

  在谈到今年4月初即将到来的测试活动时雷鸣表示,国家体育馆今年1月28日完成首次制冰,两块冰面质量已达到冬奥会的标准和要求。他们已经为本次测试活动做了万全的准备,尽管因为疫情的缘故,一些国际组织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专家并不能亲临现场,可能要推迟到9月份的下一次测试活动才能来到北京。但是为了更好、更完美、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和完成测试活动,在一些硬件测试上,运行团队特别聘请了国内顶级的专业人员来国家体育馆参与测试活动。比如他们和齐齐哈尔体育局进行了沟通协商,会邀请包括助理制冰师、浇冰车司机在内的9名具有二三十年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到场,在测试活动期间进行工作和指导,这些专业人员此前都得到了专项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雷鸣表示,“这次测试活动不仅是对场馆硬件场地、器材的测试,同时也是对于整个赛事期间的全流程进行统一测试,包括各种仪式、颁奖、新闻发布、播报、兴奋剂检测等各个环节,应测尽测,这个流程测试同样也是本次测试活动的核心内容。”

  冬奥·演练

  大学生冰球队将上演国家体育馆冰面“处子秀”

  国家体育馆的测试活动将如何展开?运行团队冰球竞赛副主任李余天在场馆现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由于改建后的场馆尚没有进行过冰球比赛,因此在测试活动中我们就会考虑到各个方面对冰面的影响。”

  国家体育馆场馆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运行区域分布在主馆一层及训练馆二层,观众活动区域分布在主馆二至五层。地下一层主要为存储空间及安保空间;首层主要为FOP区、竞赛组织区;二层主要为管理运行区及观众区,工作人员餐厅位于训练馆二层;三层主要为包间区、IF休息区、安保指挥区及评论员席;四层主要为观众区及媒体坐席区;五层主要为观众区及设备控制区。

  目前,国家体育馆已配置了2块尺寸为180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一块位于竞赛主场馆,用于2022年冬奥会冰球赛事;另一块在扩建好的训练馆,用于运动员日常训练。两块冰场均具备多种尺寸模式转换功能,不仅可符合冬奥会、NHL赛事60米×26米冰场尺寸要求,赛后也可转换为60米×30米尺寸的冰场,为大众冰上活动、花样滑冰、日常训练及各类赛事提供服务。

  据李余天介绍,即将于4月初开始进行的首次测试活动男子冰球项目共有四支球队参赛,都是来自北京市各高等院校的球队,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大学冰球队。女子冰球测试活动的参与者则有包括国家集训队以及北京体育大学队在内的四支队伍,残奥冰球的参赛队为两支,是由国家队一分为二进行对抗。在时间安排上,4月1日开始至4月5日进行男、女冰球测试,分别有8场比赛共16场角逐。4月6日至8日,进行场馆转换,比赛场地由冬奥会冰球设置转换为残奥冰球设置,其他设施包括部分看台、更衣室等也都要转换为无障碍状态。4月9日、10日两天,将进行三场冬残奥会冰球测试比赛。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艾林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统筹/杜锐

  冬奥·探馆

  “折扇”+“冰堡”彰显中国魅力

  国家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安保区的西北角,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距离北京冬奥村约3公里,行车时间约为10分钟。主要由体育馆主体建筑和一个与之紧密相邻的训练馆以及相应的室外环境组成。目前总建筑面积97836平方米,拥有18816个坐席及约300个(地面及地下)停车位。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将举办男子冰球比赛以及女子冰球的部分赛事;冬残奥会期间,这里将举办冰橇冰球赛事。

  国家体育馆以中国“折扇”为设计灵感,采取由南向北的波浪式造型,屋面轻盈而富于动感。这种波浪造型也巧妙地连接了与之南北相应的平顶造型“水立方”和单曲面造型的国家会议中心,使得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城市景观达到协调统一。该场馆于2006年5月正式开工建造,并于2007年11月竣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在奥运会期间,赛事功能为竞技体操、蹦床、手球的场馆,在残奥会期间则是轮椅篮球的比赛场馆。

  为了更好地服务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国家体育馆于2018年底启动了改造工程,并于2020年12月完工。国家体育馆改造工程包括主、副场馆改造和扩建训练馆三项。其中,主场馆内增设一块标准的冰球比赛场地,副场馆改造为运动员更衣区。同时,扩建一座建筑面积为13726平方米的新训练场馆,配备永久性标准训练场地、运动员更衣室、观众休息区等功能,以保证各国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此外,主馆增加168个无障碍坐席;改造无障碍卫生间6个,同时对现有无障碍卫生间及厕位进行升级优化;馆内所有坡道均经过无障碍改造,并得到国际残奥委会确认。

  国家体育馆扩建部分外墙为营造“魅力冰堡”效果,在设计上采用玻璃材质中较为少见的压花玻璃工艺,通过压花玻璃一面光滑、一面凹凸质感突出冰花效果。国家体育馆训练馆的别称“冰堡”是由外立面具有凹凸质感的冰花图案玻璃而来的,外立面由863块冰花图案压花玻璃装饰,这些玻璃采用双层夹胶设计,重量是普通玻璃的2到4倍,其中最大的一块足有8平方米,重达460多公斤。夜幕降临,“冰花”玻璃配合灯光,逼真地呈现出“冰堡”效果,营造出了浓浓的冬季运动氛围。

  冬奥赛后,扩建部分也将作为冬奥会遗产永久保留。未来将举办各类冰球培训、青少年冰球赛事、开展冰球体验中心等项目,提供大众健身项目、举办中小型冰上特色演出及商业活动等,同时也将打造成为北京冰球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