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内新闻 >

我当代表(委员)这10年|杨铜川:用心建好“联络站” 倾力搭建“连心桥”

时间:2024-03-13 07:59 浏览:

  “干就得干出名堂来。”陕西省人大代表杨铜川说。

  一名兽医临危受命,在村、镇老干部的劝说下,成为村子的党支部书记,28年村支部书记的从业史,杨铜川熟知村子的发展脉络和方向。

  2013年,身为村支书的杨铜川肩负起另一项重任,成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以双重身份建设家乡。

  提前一年脱贫 成为全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身处基层,杨铜川深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着力对群众进行扶志扶智教育,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他要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带他们走出咀头村,用别人发展好的产业案例,教育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实现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

  “我们村比国家目标早一年。”杨铜川说。2019年12月底,全村72户299人贫困户全部脱贫,他通过鼓励外出就业打工、自主创业、发展主导产业让贫困户一批接一批脱贫。

  走出去学习,走回家建设。咀头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出了一条高效、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农业思路。“我们以红提葡萄为主,油桃、樱桃、花椒为辅,建立起了产业集群,种植面积达4000亩。支部牵头成立了明珠葡萄产业合作社,建成1000吨气调库,解决了葡萄贮销问题,建成了采摘认领园260亩,葡萄采摘园1000亩。”杨铜川说。

  2021年,咀头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共投资500万元,为咀头村发展现代高效无公害产业园。目前,全村耕地面积4241亩,主要产业有葡萄、油桃、樱桃、花椒,2021年人均纯收入14200元。

  打造美丽乡村 让村民从种植果业向农旅结合转变

  10年间,杨铜川从家乡发展的实际民生需求出发,每年在陕西省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10余条建议,内容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水利、交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

  杨铜川介绍,一到盛夏时节,咀头村的千亩葡萄示范园内,就会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2013年起,咀头村在杨铜川的带领下,以“葡萄”为支点,开始建设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5年,咀头村引进龙头企业,投资500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葡萄示范园和露天酿酒葡萄园,并为28户村民无偿提供树苗,进行种植技术指导,与21名村民签订劳务合同,实现每月增加2000元收入的成果。

  2018年,咀头村成功举办千亩油葵赏花及葡萄文化节,接待踏青采摘游客7000人次,发展旅游接待示范户10余户,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

  2022年,杨铜川带着团队前往河南省、河北省考察乡村振兴项目——农耕文化体验园。4月,50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园、村史馆和文化大舞台,就已落地咀头村。

  “光2021年的‘五一’期间,文化体验园就接待了8万游客,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杨铜川笑着说,“建设‘旅游强县’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契机,不仅能整合村庄自然景观、挖掘特色民俗风情,还能打造美丽乡村,让村民从种植果业向农旅结合转变。”

  2013年以来,咀头村先后被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国家级民俗村”。

  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 打通代表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9年2月,杨铜川组织建设了一支咀头村的自有的人大代表队伍——人大代表联络站,同年8月,正式对外办公。

  自联络站对外办公至今,杨铜川组织代表们学习、走访、接受信访、开展活动,让咀头村的气氛“活了起来”。

  杨铜川介绍:“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学习了15场次;为了了解群众需求,组织代表走访、座谈50多次;共受理群众信访事件123人次,督促村委会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0件;之后积极向上反应民意,向各级人大会提交建议、批评和意见5条。”

  在杨铜川看来,建好联络站是有效打通代表和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方式,能够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身兼两职,视角自然不同。“只要是我能想到的、眼睛看到的,并且是正确的,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我就要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让它成真,并且要高质量的实现。”杨铜川说。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