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南昌新闻 >

蓝冠噪鹛安家南昌已“三代同堂”(图)

时间:2019-09-16 00:28 浏览:

蓝冠噪鹛仰天鸣唱。本报记者 童梦宁摄

    本报南昌讯 (记者童梦宁)9月9日,记者在南昌动物园了解到,2010年从婺源迁地保护的10只蓝冠噪鹛在该园安家9年,不仅入乡随俗适应了新家生活,还成功繁衍了两代共8只“子孙鸟”,其中6只为子一代成鸟,两只为子二代雏鸟,备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关注。目前,10只原始鸟中有5只已正常生老病死,剩下的5只原始鸟与8只“子孙鸟”群居栖息,过着“三代同堂”幸福生活。

    蓝冠噪鹛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是中国特有物种,其野外种群仅我省婺源县独有,数量仅200余只,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有关其繁殖及迁徙等习性一直是个谜。据了解,南昌动物园蓝冠噪鹛科研负责人刘道强带领团队,历时9年对这一濒危鸟的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及生活习性,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并于近年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为蓝冠噪鹛的野外保护及圈养管理,尤其在繁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下一步,该园将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及国家权威专家的支持,共同破解繁殖育雏等科研难题,逐步提升种群繁殖数量,并启动蓝冠噪鹛放飞老家婺源的计划,让更多鸟中“大熊猫”扎根江西,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

    刘道强向记者介绍,蓝冠噪鹛繁殖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2012年,蓝冠噪鹛获准加入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制定的全球物种管理计划(GSMP),成为该计划中唯一鸟类。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蓝冠噪鹛完整且系统性的繁殖研究,欧美地区鲜有成果。刘道强通过9年的跟踪观察与研究,发现繁殖蓝冠噪鹛有两大难关,即防范天敌和育雏。9年来,他的团队在摸索中虽设法解决了防范天敌及集群育雏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两个月龄的雏鸟容易受寄生虫感染的难题一直没有解决,致使育成率偏低。

    曾于2000年首次发现蓝冠噪鹛现身于婺源的该县林业局退休高工郑磐基表示,现有相关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圈养的蓝冠噪鹛种群中,仅5日龄的雏鸟死亡率逾42%。庆幸的是,南昌动物园科研成果为国家及世界权威部门进一步破解繁殖难题,找准了方向和路径,有利于濒危物种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