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农技专家扶贫 要走特色致富路(图)

时间:2019-10-31 02:55 浏览:

    程志强 本报记者 徐黎明

田兆生(左一)用独轮车运送刚刚采摘下来的竹荪。 通讯员 王进保摄

    “胡书记,出发喽!”7月11日9时,德兴市龙头山乡桂湖村竹荪试验基地,随着田兆生一声吆喝,围观的村民主动让出一条路来。

    田兆生所说的胡书记名叫胡才科,是德兴市农业农村局派到龙头山乡桂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农技专家。2018年底,在对桂湖村气候、土壤、水质相关数据收集和研究后,从事食用菌研究和栽培20多年的胡才科提出,计划在村里试种植食用菌竹荪,开辟产业扶贫新路。

    计划很快变成行动。征求贫困户意见,成立合作社,分配贫困户股份;筹措资金流转闲置田地,选购品种,耕种管理,建设烘房……在胡才科的精心指导下,一个个圆球形状的竹荪蛋破土而出,并最终开出雪白的蕾丝伞。

    竹荪菌丝的生长速度快,蕾丝伞容易破损,采摘和烘干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为此,胡才科对所有来采摘的贫困户都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并安排专人负责运输和烘干,确保品质和效益。

    胡才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批试种的6亩竹荪可产干品600公斤左右,市场价每公斤400元左右,总收入突破24万元,扣除成本,74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就有1000元左右。

    贫困户田兆生就是种植竹荪的最大受益人。今年72岁的田兆生,上有93岁的高龄母亲,下有在外打工至今没有成家的儿子,年过古稀的他仍在从事繁重的农活。竹荪开始采摘后,胡才科请老田负责运输和烘干,每月工资1500元。“跟着胡书记种竹荪,在家门口挣钱,还能学技术。”

    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胡才科在进行遮阴棚种植的同时,还进行了竹林仿野生种植和玉米地林下套种两种形式的试验,最终根据效益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种植方式。

    10时许,收工回来的村民们已经帮着田兆生把竹荪码放在烘房外,那些修长的竹荪,仿似穿着蕾丝白裙的天使,在蒙蒙细雨中翩翩起舞。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田兆生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明年,我们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鼓励村民大规模种植,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胡才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