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内新闻 >

费孝通之问求新解:从“志在富民”到“富了怎么办”

时间:2022-01-25 00:32 浏览:

  台州4月24日电(记者 范宇斌)“‘志在富民’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富了怎么办’的问题。”这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在1989年时抛出的问题。

  24日,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启幕,研讨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

  费孝通自1936年在江苏开弦弓村(“江村”)开启社会调查的序幕后,他把一生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乡村建设和发展事业,围绕农业农村、城乡关系、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前瞻性、系统性的思考和研究。他也曾数次到浙江走访调查,写下《小商品大市场》《家底实创新业》《筑码头闯天下》等著作。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美术馆 范宇斌 摄

  “此次论坛从社会、经济、艺术、建筑等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也是在回答费孝通曾经提出的‘富了怎么办’的问题。”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友梅表示,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如今这一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在费孝通家属代表、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副秘书长、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张喆看来,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未来乡村建设应该突出富强、美丽、美好三个关键词,这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再到情感的过程。

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开幕式现场 范宇斌 摄

  当前,中国在奏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肩负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历史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以北大荒建三江垦区、“鱼米之乡”的苏南农村举例谈道:“农业现代化不足以带来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村现代化反过来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元主体中的核心是村民,因此村民是否有动力和能力至关重要。”王春光认为,要发挥出村民的核心主体作用。此外,乡村不应只有农业,未来更要培育好第六产业和新型村民。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从全民“美育”的视角谈道:“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我认为未来乡村还要通过全民‘美育’,从塑造人出发,充分发挥人这一最原始、最强大的能动要素,那么乡村振兴就一定能找到发展路径。”

  事实上,回归“人”本身也和费孝通一生始终关注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提高中国人生活水平的路径不谋而合。

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主旨演讲现场 范宇斌 摄

  乡村振兴该迈向何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尚武表示,修复乡村的宜居性与社会再生产功能是乡村振兴的长期任务。“乡村能够培养人,重新回归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具备文化和教育功能,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愿景。”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聂永有表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数字化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依托数字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能力,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活动现场 范宇斌 摄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费孝通先生毕生关注的核心问题,他用一生时间写就了乡村振兴这篇中国社会学史上不朽的大文章。”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上海大学各个教学科研机构已经在协同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未来将和台州市三门县围绕未来乡村等展开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同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为中国的乡村勾勒一个绚丽多彩的“未来”。

  作为此次论坛举办地台州,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表示,将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串点连线成片打造“最美风景线”,更努力植入绿色发展、和合善治、大成集智、共同富裕等理念,努力以排头兵的姿态绘就未来乡村新画卷。(完)